教育就是激发生命,充实生命
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
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
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,都会开花结果.
不仅影响他一生,也决定他一生.
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孩子,施教者主要是老师和家长。老师、家长犹如种田的农夫,施予爱,就会培育爱。给孩子留下爱,首先要尊重孩子。一个时时感受到尊重的人,才能学会尊重他人。一个能尊重他人的人,本身就是爱的体现。其次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。成人的想法再好,也无法代替孩子。
很多事情,当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的时候,就能找到最好的办法。第三要时刻让每个孩子感到自己重要。关注每个孩子,给每个孩子贴上“我很重要”的标签,这就是爱的表达。情感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动力,敏感孩子的情感需求,适时地帮助他们,他们也就学会了敏感他人的情感需求。第五要搭建孩子体验的平台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切身体验,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,让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,这都是孩子体验的最好平台,是培育爱的一种有效载体。
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,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,在不同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下,个体差异逐渐显现。孩子进入园所,家长就把希望寄托给了老师,假如我们把教育孩子比成一个生产线,家庭教育则是第一道工序,学校是第二道工序,家长必须把自己这道工序完成。
1:避免“破坏性”的批评
童年时期的心灵是极度敞开的,父母如果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批评孩子,容易使他产生消极自我暗示,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2:善于挖掘孩子的优点
发现孩子的优点,告诉他什么地方做的很好,而不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,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,更有前进动力。
3:不用“对比”来刺激伤害孩子
经常拿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较,看似激励孩子,其实会伤害她的自尊心别让他活在别人孩子的阴影下。
4:给孩子无条件的爱
孩子的自信从根本上讲,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。小时候得到的爱越是有条件,孩子长大后自我价值感就越低。
5: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
即使孩子的决定很奇怪,有时候也要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,实践之后,孩子会得出自己的结论,这是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。
6:克制想帮孩子快速完成的冲动
在孩子完成自己的任务前,家长要有耐心等孩子慢慢做,独立完成,虽然耗时但与你帮忙快速做完相比孩子会更有成就感。
7:帮助孩子调整心态
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时,父母要帮忙找一些摆脱方式,让孩子听音乐、阅读、或与朋友交谈等可能会有助于让孩子从失望中重新振作,调整心情。
8:限制过分的“物质占有欲”
过分给予孩子物质奖励,容易使孩子产生物质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,要知道,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。
9:父母的性格要乐观
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,当你积极面对困难时孩子就会感染这种乐观情绪,不要整体唉声叹气,给孩子一种无法承受的感受。
10: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
一个和谐、健康、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快乐的源泉,如果家长整天吵架,不仅会让孩子闷闷不乐还会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。
11:给孩子帮助你的机会
找到让孩子帮你的方式,例如递勺子、帮忙拿个毛巾、整理沙发座椅,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要尽一份力。
12:让孩子有安全感
当孩子想从你这里获得安全感时,不要拒绝他,因为当孩子不断感受到爱和支持时就会自信,从而独立。
13:让孩子多与同伴多交往
宽容是在交往中培养起来的孩子能理解别人的不同,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,与人友好相处体会宽容带来的快乐。
14:不要给孩子过分的保护
关心孩子是父母的本能,但如果过度保护,就容易剥夺孩子探索的乐趣,也容易让孩子变得神经敏感胆小怕事。
15: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
孩子好奇心强,什么都想尝试,但随意性也强,做事容易虎头蛇尾,交给孩子的事,哪怕再小家长也要监督,让孩子持之以恒把事物做完幼儿教育,应给孩子留下爱.
陪伴帮助孩子建立三个生活习惯:
1.自食其力的习惯:自己收拾玩具;跌倒之后,自己爬起来。
2.吃饭睡觉的习惯:少吃零食(零食太多的孩子缺乏营养);早睡早起的睡觉习惯
3.运动习惯:陪伴孩子每日到户外运动,少看电视,少上网。
陪伴帮助孩子建立三个学习习惯:
1.故事:给孩子讲故事并听孩子自己讲故事。
2.游戏: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并让孩子自己找同伴做游戏。
3.劳动:参与班级、家庭决策,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,参与破损玩具、图书的修理。
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从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。老师和家长面对在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下的好问与好动应该耐心、虚心,还要有一颗童心、诚心和慧心。在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同时,还要有意识地诱发孩子的求知欲。比如要抓住孩子的求异心理,鼓励其想象;结合生活中的情景,巧设疑问;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奥秘的环境,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;带孩子到大自然去,让大自然给予孩子智慧的启迪;启发孩子思考,鼓励孩子自己尝试;言传身教,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。